⊙为什么有些房子那么贵?房屋的价值是怎么构成的?
⊙房子的价格和价值是什么关系?
⊙应该如何选房?买什么样的房子更好?
⊙投资买房需要注意什么?什么样的房子升值空间大?
⊙ 买房的具体步骤是什么?
买房其实是对所在城市、所在区域的一种“入股”,战略和战术同样重要。战略问题包括要不要买、什么时候买、买哪个城市哪个区域等,而战术问题包括买哪个小区的哪套房、什么价格买、怎么买等。
由于购房是一项少则上百万,多则几百万、上千万的大额交易,强烈建议在有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,一方面避免“踩坑”产生风险和麻烦,同时可以帮助大家买到更好的房产。相信专业,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办,结果往往更好。
正文约4800字。
首先说明,如果是第一套房买来自住,有资金、有需要时马上购房是最优策略,不要有任何犹豫。所谓刚需,居住和使用价值是第一位的,不用太考虑房价涨跌的问题。另外,国内的商品房市场自从朱镕基搞“房改”启动以来,整体趋势是一路上涨。从2000年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均价都不到4000元,到今天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均价超过5万元,广州超过3万元,基本上20年都有十倍或以上的涨幅,大幅度跑赢通货膨胀和其他多数投资。另外,从西方发达国家近一两百年的历史经验来看,房地产和股市相比,是相对稳健和涨幅较大的主要投资方式。
因此,对于多数普通民众来说,在有能力的时候尽早买房,既可以安家落户,又是一个不错的让资产保值增值的方式。
而对于二套房以上和以投资为主的朋友,情况则有所不同。以珠三角城市为例,深圳和东莞从去年底开始,经过了一轮大涨后,房价已经普遍上涨20%以上,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短期收益空间已经不大,不建议追涨。但自住刚需则完全不用担心,从中长期来看,深圳和东莞等城市的房价不可能会下跌,只会继续上行,走“慢牛”的趋势。
而广州、佛山、中山、珠海几个城市,17年房价大涨后,这几年大部分地区都是横盘调整状态,但部分热门区域从疫情结束后的5月开始,已经有开始启动的迹象,包括广州市中心的珠江新城,黄埔、南沙和珠海部分地区,看房和成交量、成交价均已有10%以上的增加,接下来很可能会带动其他价值区域和热门区域量价齐升。所以,如果有意在这些地方买房,尽快看好出手为宜。
在回答房子为什么贵和便宜之前,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,那就是房屋的“价值”和“价格”,二者是不同的。
所谓房屋的“价值”,除了理所应当的居住使用功能外,本质上不是建筑房屋时用的那些钢筋、水泥、混凝土,更不是豪华装修带的名牌家具、家电。一套惠州双月湾的海景房,每平方至今也没超过1万元,而差不多的房子在深圳湾,价格一定超过15万。如果只看建筑和装修成本的话,二者也许差价不是很多,但最终的价格会有超过十倍的差距。
房屋的“价值”,除了居住使用这个功能外,大部分体现在房屋所在的那片土地的价值,包括了房屋所在片区的:1.交通配套(主要是地铁构成的交通路网)、2.商业配套(购物中心的数量、档次和便捷度)、3.教育配套(对口小学、中学的质量和档次)、4.市政配套(附近的公园、海边、江边、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等)、5.医疗配套(三甲医院)、6.临近就业中心(市政府机关、区政府机关、商务中心CBD、科技园区等)等。
这些因素当中,最重要的是临近就业中心,因为它直接影响供需关系——多数人在有选择的时候,是愿意住的离工作地点近一些的。同时,从多数城市来看,就业中心附近的其他配套必然不会差。然后是学校学位和交通地铁配套,前者对学生家长可能是首先考虑的因素,后者是工薪族非常看重的因素。
一般来说,资源配套最好的地方都在城市中心,而认定城市中心通常有几个参考标准:
配套包括已经建成的配套和在建的配套及规划中的配套。已经建成的配套是房屋的实有价值,而在建和规划中的配套是房屋的潜在价值。另外,配套的价值必须是在周围方便到达距离的范围内,一般来说1公里以内最好,超过3公里就价值不大了。就像同样是广州市,综合资源配套最好的越秀区、天河区房屋均价6万以上,而50公里以外的增城、从化、花都只要1万多,原因就是离资源配套太远,很不方便享有使用。
房屋的价值,本质上是享受配套资源的丰富性和便利性,以及所节省的距离和时间。
在房地产界有一句名言,说:“房价的变化当下看政策,短期看金融,中期看土地供应,长期看人口流入”。一方面,价格是以价值为前提和基础的,但同时,影响价格最直接的因素并非价值,而是供需关系。举个例子,在广州,带精装修的普通住宅的建筑和装修成本一般是5000元左右,土地成本(楼面地价)根据拿地时间和片区不同,一般是1万到6万元不等,那么如果一块地拿地成本3万元,建筑装修成本加上其他成本和合理的利润,销售价格应该是4万多元。但现实中,开发商在制定销售价格时,主要考虑的因素是:“卖多少钱我能卖得出去?”在卖得出去的前提下价格越高越好。而影响这个能卖出去的价格的主要因素,就是供需关系。
为什么广州珠江新城、深圳湾的房价在10万以上甚至更高,首先是因为那里的资源配套是顶级的,本身价值非常高,但真正的原因是,想住在珠江新城和深圳湾的人数,远远多于那里有的房屋总套数,所以推动了房价在很高的基础上还在不断上涨。而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住在珠江新城或深圳湾,就是为了更便利的到这两个就业中心工作,同时更短时间、更近距离的享受周围的配套资源。同时,住在这两个地方意味着更高的身份和圈层,这也是很多高资产人士购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。
在目前房地产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,房价高的地方往往意味着价值更高、同时更多人想拥有,而房价低的地方,是以资源配套少,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、距离成本,牺牲各方面的便利性为代价的。
另外,国家政策对于价格的影响也很大。中国人普遍存在“买涨不买跌”的心理,往往房价越涨买的人越多,房价下跌了反而更多人观望。但从专业的角度看来,对于一二线城市的优质片区,每次房价下跌时,都是价值投资的好时候,反而在房价上涨一段时间后就不宜再追涨。
针对这个问题,首先我们要问自己,买房的主要目的和需求是什么?答案一般有:
简单来说,刚需买房首先看价格和交通便利,改善买房重点看地段和配套,豪宅买房关注景观和风水。级别不同,需求也不同。当然,现实中,大家买房往往是多方面的需求都有,那么就要把握住最主要一项或几项的需求。而在所有需求中,住的离工作地点近一点,几乎是一个共同需求;但如果男女双方工作地点不一致的,一般以方便女方更合适。
其次,要看我们自己所处的阶段。如果是刚毕业不久,还没有结婚要小孩,那么交通便利性和配套的商业休闲购物资源就更重要,可以考虑工作地点周围或者地铁附近的商业综合体附近。如果已经结婚有了孩子,那么学位就是要考虑的首要因素,要在能力范围内选择学位更好的房屋。如果是不需要每天按时上下班的老板和自由职业者,可以更多的考虑周边环境优美的区域。
再次,要看我们的资金情况和预算。如果资金紧张,那么购买的房子只要能够满足最主要的需求即可,不能要求过高。如果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,那么就要寻找匹配主要几项需求的预期,先选好大区域,然后再选择小区,最后选择具体的房屋。
还有一个问题要专门拿出来说,那就是买新房和二手房的问题。新房往往看起来更漂亮更吸引人,但多数新房相比同价位的二手房区域位置没那么好,交楼时间也往往更长。根据房屋价值理论,其实同价位的二手房往往价值更好,如果没有“新房情结”的话,一二线城市买二手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因为,新房的价格中往往包含了很多的开发商宣传推广费用、未来的部分升值空间和新房带来的心理溢价,而二手房的价格则更加接近于价值本身。
最后,从反面来说,普通人买房务必远离公寓、商铺、小产权房、写字楼和老破小、老破大,否则大概率会跳坑。
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,房产升值的本质原因主要是房屋周边配套资源的提升和落地。比如,原本没有地铁的区域通了地铁,往往可以带动房价上涨几千元;而一个大型购物中心、一个名牌学校的建成,周围一两公里范围内的房子普遍可以升值几千元甚至更多;如果市政府、区政府搬到了房子周围,那么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升值幅度。
所以,如果是自住买房,就要买周边配套已经比较齐全的区域,而投资买房,则要买周围有地铁、商业、学校、高收入就业中心等规划的区域,然后等到这些规划落地,房价自然而然就水涨船高。
在这个意义上,买房可以考虑“投住分离”,也就是第一套自己住的房子,买在离工作的地点近、周边配套好的地方,而第二套投资房,则买在规划档次较高而且大概率可以落地实现的地方,通过3-5年左右的时间等到规划中的配套落地,从而实现投资升值的目的。
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,投资和自住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。投资是要通过出手套利才能实现的,而自己都不愿意住的地方,以后也很难找到“接盘侠”。所以,即使是投资性买房,也要考虑今后什么样的人群是接盘的目标对象,然后考虑他们的喜好、想法和需求来买,这样才不至于“炒房炒成房东”,房子砸到手里卖不出去。
最后,从供需关系这个角度考虑的话,投资买房的最优选择是所在城市正在建设中的高收入就业中心周边——一方面政府会在这些地方实实在在的投入各种资源配套,同时这些区域今后将会有大量的高购买力新增人口接盘,既保证房屋能升值,又确保容易出手实现套利。典型的例子就是广州的琶洲、国际金融城、黄埔区科学城和南沙区灵山岛、横沥岛等。